top of page
台灣垃圾處理方式

在台灣,常見的垃圾處理方式可分為三種,一是掩埋法,二是焚燒法,三是資源回收。 三種方式都有其對應的垃圾種類及優缺點,表列如下:

messageImage_1654793180294.jpg
(資料來源:淺談花蓮垃圾處理,2018)
台灣垃圾處理方式的轉變

民國73年,行政院制定了「都市垃圾處理方案」: 「初期以掩埋為主,中長程以焚化為主,由中央補助經費,積極推動地方興建垃圾掩埋場或焚化廠,期解決垃圾處理問題」

但是由於垃圾掩埋場需要較大的面積,造成土地的取得產生困難,所以行政院在民國 80 年訂定「垃圾處理方案」明定「焚化為主、掩埋為輔」為垃圾處理的主軸。

 

後來更在 87 年進一步推動「資源回收四合一計畫」,透過回收獎勵金以及市場機制,增加民眾的回收意願,加強垃圾分類的成效。

民國 92 年時,訂定「垃圾零廢棄」政策,倡導民眾綠色消費、綠色生產、資源回收再利用等等,將資源有效的使用,達到垃圾減量的目的。

1654794590833.jpg
花蓮縣垃圾處理現況

2021年疫情升溫時造成一次性餐具用量增加,加上疫情趨緩後的觀光潮也使垃圾量增加。

截至110年11月為止,110年年度垃圾產生量已高達139,263公噸,較109年同期高出2.4個百分點。

而2005 年 「一縣市一焚化爐」政策喊停,經環保署經評估後「南投縣、花蓮縣及新竹縣等 3 縣停止興建大型焚化廠」,因此花蓮縣並無自有焚化爐。在無焚化爐的狀況下只能以掩埋方式處理,部分垃圾則配合行政院環保署在2005年推動區域合作處理一般廢棄物的政策,宜蘭與花蓮縣政府簽訂垃圾處理區域合作行政契約書,約定由花蓮縣每日提供100噸一般廢棄物。

 

 

花蓮縣掩埋場現況

花蓮縣內共有10座掩埋場:環保公園、秀林、吉安、鳳林、壽豐、富里、新城等。

目前十座掩埋場均已達到飽和,截至2021年共掩埋了約117萬1000立方公尺的垃圾,這相當於46萬8000噸,約等於9萬3600萬隻非洲象。

掩埋場.png
宜蘭利澤焚化廠的問題

前面有提到,花蓮部分的垃圾是委由宜蘭的利澤焚化廠處理。不過,近幾年利澤焚化廠歲修,燃燒量從原先的600公噸逐年降至300公噸。雖然花蓮縣政府已向宜蘭縣政府爭取每日多燒30噸垃圾,但宜蘭縣政府表示需評估,可能減少花蓮的處理量。

花蓮垃圾處理面臨的困境

綜合上述描述,在花蓮十座掩埋場皆已飽和、利澤焚化廠燃燒量減量的情況下,花蓮的垃圾量仍持續不斷的上升,垃圾只能持續堆積於各鄉鎮的垃圾掩埋場中,造成惡臭、汙水,甚至是海洋汙染等問題。

bottom of page